积跬步 以至千里

访问:67次


赵辉,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大一大二两年在学术上一直默默无闻的他,不仅在大三公开发表/录用四篇学术论文,而且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代替2010级学长张旭同学参加参赛论文《PerformanceAnalysisofPhysicalLayerSecurityoverIndependent/CorrelatedLog-normalFadingChannels》的学术报告和学术答辩,以自己优秀的专业素养使得论文成为27篇荣获该届年会的“优秀论文奖”中的一篇。当机会来临,是怎样的积淀让他厚积薄发?

通信工程作为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个极具广阔发展前景同时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在赵辉眼里:“通信的含义就是信息的交互。比如两个人在谈话,双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彼此,这就是一种信息的交互,也就是通信了。”正是因为这个极具前景活力的学科所带来的挑战性,让赵辉对其产生了兴趣。喜欢探索的他在大二的时候因为阅读了一篇论文而对通信领域中比较高深又很有发展前景的方向:物理层保密通信的功率控制策略问题,产生了兴趣。但是这个研究方向的选择,却因为没有导师实质性的帮助和师兄师姐有关的研究经验而一度陷入瓶颈。

虽然在研究上遇到了困难,但是他始终没有停下积累的脚步。他学习阅读了上百篇论文,课余时间没有别的事情就日复一日的呆在图书馆,这样的积累让他在大三将研究方向改变为物理层保密通信的保密性能分析的两个月后,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并投稿。对于为何拥有如此快的论文写作能力,赵辉说到:“我想要归功于以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论文的大量阅读,还有曾经帮过老师做仿真(用计算机模拟现实通信环境,验证所得理论的正确性)的经历。再加上这个方向和以前自己搞得方向非常接近,自己拥有完成这篇论文所需要的几乎所有技能,所以进度很快,自然也就不奇怪了。”虽然中间遭遇了一次拒稿,但是这篇论文还是在2015年的3月份被录用,于2015年6月份在成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ICCSN2015上正式发表。

从大一时就跟随潘高峰老师做研究的赵辉,虽然直到大三下学期才发表论文,但潘老师始终对他十分欣赏。不仅为他出发表论文的版面费,而且还为他报销开会的花销。能得到老师这样的厚爱,不仅来自赵辉写论文的独立性:在发表过第一篇论文后,他没有要求导师再给他一个确切的研究内容,而是自己根据现有的研究工作寻找可以研究的点,独立完成从建立研究模型,理论推导,仿真验证到最后的latex排版的全部工作。而且还来自他善于挖掘有很大参考价值论文的关键点、研究方法和仿真思想,以及面对困难与挫折始终不放弃的韧性。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这个准备的过程则需要准备的人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唯有付出才有收获。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阅读

精彩图集

关注醉寒网微信公众号